据统计显示,2017年*国城镇餐饮业收入额约为3.96万亿元,如果按照一次餐饮活动的剩菜比例为1/4到1/3之间推算,我国餐饮业每年有将近万亿元的销售额变成了“垃圾”。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餐饮业零售额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餐厨垃圾也将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以北京、上海为例,北京城市垃圾中有机废物占65%,其中餐厨垃圾占了接近50%的比重。上海市日均餐厨垃圾产生量约为1000~1200t。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纷纷探索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并初步形成了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宁波模式、西宁模式、**模式、湖州模式等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以北京朝阳区的餐厨垃圾处理为例,北京市朝阳区日处理400t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是目前国内规模*大,同时也是自动化程度*高、工艺较先进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站,是国内规模*大的农用微生物产品工业化固体发酵生产**,是绿色北京、低碳北京的重点展示窗口。该站点可消纳餐厨废弃物1.32×105t/a,能解决约400万城市人口的餐厨废弃物处理问题,该站点年产出7.9×104t**复合微生物菌群,可处理成环境友好型农用微生物产品并应用于有机农业,达到**土壤、减少化肥使用的作用,从而**农业面源污染,每年减排二氧化碳7.5×105t。处理厂采用的核心技术在完*没污染的情况下,能够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在10h内发酵处理转化成肥料。?接下来再看看宁波,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距鄞州区垃圾填埋场约20km。设计日处理规模200t,主要处理宁波老三区、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产生的餐饮垃圾。*先将餐厨垃圾中的无机物如生活垃圾等**,剩余油脂及固体有机物,然后通过蒸煮压榨、油水分离等工艺处理分拣后的餐厨垃圾,将油水分离处理后的油脂经过精炼后,制成工业油脂;固体有机物厌氧发酵后产生**,以此来实现热电联产。该工艺优点:①资源化综合利用程度高,整个工艺达到了排放标准;②技术相对成熟、处理效率高,有较长时间的实际运营经验;③工程投资适中,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好,较好地实现了餐厨废弃物的集中化及规模化处理。其缺点:①工业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工艺连续性强;②对单机设备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方面的要求严格。根据《2018?2022年**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预计,“十三五”期间整个餐厨垃圾总体市场空间可达1000?1500亿元。其中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约需200亿(收运体系这中间还包括垃圾容器、车辆,包括车辆和垃圾容器之间的衔接)、处理处置工程市场约需500?1000亿、日常运营市场大约是300亿、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大约能形成2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从中,我们也能够准确的看出餐厨垃圾处理行业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先,市场需求依旧旺盛。“十三五”期间,**支持力度还将持续加大,**产业有望收获政策红包。垃圾处理是**领域的支撑性产业之一,目前市场缺口明显,可增长空间巨大。而餐厨垃圾处理又是垃圾处理的重要一环,潜在需求旺盛,有望迎来重要发展契机,产业前景向好。其次,餐厨垃圾配套收运管理体系的建设或成热点。试点城市为**餐厨废弃物解决能力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餐厨垃圾处理厂顺利建成外,很有可能会同步加强餐厨垃圾收运系统、餐厨垃圾管理平台和监测系统的建设,为餐厨垃圾处理厂提供原料保障。*后,已有技术获得综合利用。餐厨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使用单一的现有处理技术难以完成*效**值处理,对餐厨垃圾进行组分分离、综合运用已有的处理技术似乎是必然的道路。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经过初步**杂物后,利用离心或者压榨等手段得到有机质干渣和油水混合物。有机质干渣用来发酵或制作饲料添加剂,油水混合物再次分离后,油脂可用来生产生物**,而*终剩下的水分除了较高浓度盐分之外,亦富有丰富的有机质,可通过相应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能源气体。总的来看,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提高等原因,导致我国目前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十分巨大,而数量庞大的餐厨垃圾也对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重视餐厨垃圾问题,努力提高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餐厨垃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并*终实现变废为宝。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肥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化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肥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友情提醒:本信息有几率存在投资风险,任何关于合作后的收益、回报内容均需谨慎对待,风险责任须自行承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关于印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现将《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商务厅2023年2月28日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环综合〔2022〕65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的意见〉分工落实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2〕128号)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走在前开新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通过开展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提升产品绿色低碳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完整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服务和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建设。
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初步建立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排放因子数据集及核算模型、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体系、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初步实现碳足迹标识国内国际互认。
具体目标:2023年,初步完成全省重点企业碳足迹碳排放因子基础数据收集,启动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方法学核算体系建设,完成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塑料行业1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2024年,建立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初步建立碳足迹核算模型,完成有机化学品(含甲醇、合成氨等)、橡胶轮胎、烧碱等行业2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对标绿色发展先进省份的产品碳排放水平,鼓励企业不断降低产品碳排放,建立健全碳足迹核算评价监督管理机制。2025年,完成3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健全,排放因子数据集和核算模型逐渐完备,初步实现多边碳足迹标识互认,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建立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企业积极实施碳减排。
1.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培训。围绕绿色低碳发展需求,以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为目标,组织有关部门、企业组织产品碳足迹评价等相关绿色低碳培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培养企业碳资产管理、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人才。
2.开展碳足迹评价试点。鼓励重点工业产品开展碳足迹评价(行业目录见附件),选取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塑料等行业企业,科学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论,率先开展碳足迹核算应用,并逐步扩大到有机化学品(含甲醇、合成氨等)、橡胶轮胎、烧碱等产品和制造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带动各行业重点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根据工作实际适时调整重点评价行业范围。
3.鼓励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带领企业加大研发资产金额的投入,开展绿色低碳研发技术,加强绿色低碳人才引进与培养。鼓励热情参加低碳产品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协同上下游企业采取行动降低整个供应链温室气体排放,提升产品竞争力。
4.研究制定碳足迹技术标准。搭建我省碳足迹标准体系框架,包括碳足迹通用技术标准、不一样产品碳足迹技术标准、数据质量评价技术标准;鼓励各行业协会、大规模的公司、科研院所热情参加碳足迹评价有关标准的研究工作。
5.构建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结合全省产业发展实际,明确碳足迹评价范围、评价方法,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为全省产品碳足迹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6.建立碳足迹基础数据集及核算模型。按照我省基本的产品类别,收集、计算、整理配套排放因子基础数据集,满足企业国际贸易以及绿色消费产品碳足迹标识要求。建立碳足迹核算模型,包括原材料获取、制造、分销、使用和回收处置各阶段。依照产品特点,明确不一样的产品的系统边界及计算原则,保证碳足迹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
7.建立碳足迹产品目录库。对全省完成碳足迹评价的产品建档入库,及时完善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向纳入目录库产品所在的企业定期推送政策优惠、融资需求等信息,为碳足迹评价工作提供多元化支持。
8.搭建低碳产品绿色消费平台。鼓励已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的企业在低碳产品绿色消费平台上公开产品碳排放情况,与碳普惠平台和应用程序实现相互连通,及时向个人用户展示产品碳排放数据,鼓励消费者选择使用低碳产品,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减排。结合全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低碳产品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
(一)强化工作统筹。省直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开展会商,加强信息共享。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全省碳足迹评价工作的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统筹推动全省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省商务厅负责对外交流合作,推动重点出口产品开展碳足迹评价。
(二)强化监督管理。按照部门业务职能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实行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全过程管理,强化对企业碳数据质量和碳足迹核算评价机构的监管,确定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公平、公正、公开。依托山东省低碳发展联盟,成立由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碳足迹专家委员会,负责碳足迹评价技术支撑。
(三)强化政策激励。鼓励和引导企业组织产品碳足迹评价,不停地改进革新体制机制,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将碳足迹评价纳入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评价指标。支持各市将碳足迹评价工作纳入鼓励性政策,统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资金给予适当支持。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